示例图片二

了解汽车先从了解轮胎发展史开始

这个文章标题是不是有点儿大了,不大,而且是必经之路,如果您不了解轮胎、不了解轮胎性能,即便是给你一辆法拉利、Pagani也是枉然!

就这么重要,你说关系大不大?

有人会说:不就是买个车吗?预算够、眼缘好、品牌正,到4S店掏钱即可。但有否发现,现在大部分的人买车、开车、用车是不会太在乎轮胎的,不管它买十万的飞度代步还是买百万的迈巴赫,配用什么轮胎、什么型号,一概不懂,甚至有些连轮胎需要定期保养和更换都不在意,除了爆胎时才会想起,哦,车上还有四五条轮胎啊!这能用得好车吗?很显然,这同样是马路杀手们必备的修炼之一。

所以,咱们今天这篇文章,从网络上较为少见的从发展史的角度跟大家一聊轮胎是怎么来的。

既然是文化类的文体,咱们不介绍上图这些技术类的内容,我们只说汽车轮胎是从哪儿来的!通过时间轴回看这段约50年跨度的轮胎诞生及发展史。

不论是汽油车、柴油车、混合动力、电动机、氢燃料电池等等,无论使用何种动力,又或者未来还有什么新科技,只要“汽车”这种交通工具还上不了天、依然还要贴着地面、靠着轮胎在路面上摩擦来转化扭力获得推力,那么还需要使用轮胎。

轮胎这个单词在英文里有两种写法,英国写法是Tyre、美国写法是Tire、德语叫Reifen。虽然貌似英国和美国的不同,但根据资料记载,英国其实都有使用“Tire”这个写法的,毕竟这个词有原词根的,只是出于20世纪初、英美两国陷入了文化上的“修斯底德陷阱”、英国人刻意将Tire写成了Tyre,而随着美国汽车文化的影响力早已超过英国,这个来自于attire(服装)的单词,意思就是像服装一样套在车轮外层的物体,再加上法国人和德国人的站队下,Tire这个词的应用更为广泛和被认可。

即便是上了月球,即便是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依然还要用轮胎跟月壤发生摩擦获得推力。

说完Tire这个词的历史,应该就轮到轮胎是怎么来的。

人类何时开始使用轮胎,早得连人类的历史都没有记载,因为最早的轮胎材质有软木、树藤、皮革等各种形式,到了火车发明后,还会用钢制的外圈套在木制的轮圈上使用,它被称为“火车外胎”。

所以,俗语里总会以“火车外胎、飞机后视镜”来耻笑“冇果样整果样”,但如果要懂点儿历史的话,就说不出这种笑话,因为它们真实存在(今天所有现役的战斗机上依然还有后视镜)。

1833 年,美国人Charles Goodyear(查尔斯.固特异)在马萨诸塞州罗克斯伯里建立了他的第一家生产防水橡胶制品的工厂,但此时的橡胶产品在高温下变得柔软、在寒冷中变脆的特性很难有实际应用价值,固特异便努力寻找一种方法让橡胶对极端温度不敏感。

1839 年,固特异不断在橡胶中加入各种材料和化学品的实验,终于找到了一种在高温下让硫磺-橡胶合成出一种干燥且具有永久弹性的物质的方法,即今天所说的硫化橡胶。

1844年6月15日,Charles Goodyear(查尔斯.固特异)获得了硫化橡胶的专利。但固特异先生并没有将之用到车轮上,而首先应用在鞋、家具甚至避孕套上,直至1860年固特异先生去世。

1898年,跟固特异先生家族完全不相干的两兄弟Frank和Charles Seiberling创办了固特异轮胎公司,就像今天的特斯拉汽车跟交流电的倡导者Nikola Tesla(尼古拉.特斯拉)毫无关系一样,他们只是借用了名人的名字而创办了自己的轮胎事业。

固特异先生研制出硫化橡胶,为后来可充气轮胎的应用铺平了物料上的道路,但此时的固特异是橡胶公司,跟今天的固特异轮胎公司毫无物理、专利、人脉等关系,用中文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家公司”。

之前介绍轮圈的文章提及过:人类第一个可充气轮胎的专利出现在1845年12月,由苏格兰发明家Robert William Thomson(罗伯特.威廉.汤姆森)获得。

汤姆森先生是一位发明家,它的可充气轮胎主要是基于一套能应用在马车或者蒸汽汽车上的传动系统设计里的其中一环,此时已经有了硫化橡胶技术,在汤姆森的设计里,就是在一根管状的帆布织物外套上一次硫化橡胶,目的是提高行驶的舒适性,但当时的材料不行且造价昂贵,完全不具备实用性。

虽然不能生产,但汤姆森以此设计向当时各大工业国申请了专利:1845年在英国、1846年在法国、1847年在美国都获得了专利颁授。

必须说明一点,这里的用词是“专利”而非发明,在那个时代不像今天有互联网等方便了资讯互通,那时很多所谓的发明其实仅仅是“很多人都在弄、而我想到了跑到专利局申请、且跑得比较快”而已,正如“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的德国专利颁授给了Karl Benz一样,汽车到底是谁发明的?谁都不敢拍着胸脯说个肯定,所以用“专利”一次会更贴近史实。

当时汤姆森在美国申请专利,应该说,从图中可见,当时汤姆森申请的可充气轮胎的专利是一套传动系统或者悬挂系统设计的其中一个部分,并非为了研发可充气轮胎技术而专门研发的产物。

1887 年,47 岁的John Boyd Dunlop(约翰.博伊德.邓洛普)制造了他的第一个充气橡胶轮胎。

邓洛普先生最初是用他妻子的衣服上的布条包裹,外层使用薄橡胶制成的管子包裹在车轮周围,并用球泵进行充气;另外一种说法的原因是邓禄普先生发明轮胎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儿子的三轮车不会发出这么大的噪音,能在崎岖不平的人行道上更舒适,又或者他在与朋友的自行车比赛中也有更好的成绩,云云。

但不管何种方法或者动机,他的可充气轮胎在1888 年 1 月 28 日首次成功测试,1888年12月,第一条实用化的可充气轮胎的专利诞生于北爱尔兰,但因为邓洛普并不是什么轮胎生产商,他只是一位兽医,也不知道已经曾有过汤姆森先生申请的可充气轮胎专利(隔行如隔山嘛)。

到了1892年,Dunlop这个专利因为之前有Thomson提出的可充气专利而被注销,但这并没有影响Dunlop这项专利的发展,早在1889年,他便在爱尔兰开设了首家Dunlop工厂用于生产可充气的自行车轮胎;到了1893年,更与德国自行车制造商Heinrich Ludwig Kleyer(海因里希·克莱尔)合伙在德国成立了Dunlop轮胎公司,但1895年邓洛普先生因为无法适应而退出了公司,继续他的兽医工作。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发现:上面提到在1888年第一条可充气轮胎诞生前不是已经有汽油汽车了吗?但这里必须有个历史发展顺序的说明,汽油汽车的专利最早诞生于1884年的法国、1885年有了卡尔.本茨的Motorwagen 1三轮车,1886年1月获得德国专利、同年3月Daimler推出四轮汽车,但这些车都没有实现量产,而更关键是,这些车都是在当时的马车底盘上改装而来,使用的都是实心的橡胶轮胎。

1889年5月,米其林兄弟收购了一家橡胶厂,并将之更名为Michelin & Compagnie,主要生产工业用的橡胶密封件、马车的刹车片等,1891年,他们想到了生产可充气自行车轮胎并在法国申请了专利,同年这条轮胎获得自行车赛冠军,而到了1894年,米其林的第一款汽车轮胎应用在标致Type 9上,而汽车历史上第一条可充气轮胎在1895年才被应用在米其林自家的l`Eclair(意思是Blitz闪电)赛车上,此车共生产了3辆,由标致代工,发动机来自Daimler的船用4匹马力型号,作用当然就是为了推广自家的可充气汽车轮胎了。

第一辆使用米其林轮胎的车型是1894年的标致Type 9,此前的米其林是一家生产橡胶制品的工厂,首个车用部件是马车的刹车皮。

这就是人类第一条可充气汽车轮胎的搭载车型:米其林找标致代工的l`Eclair闪电赛车,先不用看它能跑多快,但留意它的体重有1400公斤,与今天大部分C级车的体重相若。

从实心的橡胶皮到可充气橡胶轮胎是舒适性的一次飞跃,其衍生出来的学科还包括了悬挂设计、轮胎抓地力、耐用性甚至车架设计等等,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同时也预示着汽车开始从马车底盘向专用底盘的演化,你说轮胎重要吗?

1891年成立的Continental 马牌开始生产自行车充气轮胎,并很快成为了德国市场的领导者,但此时的马牌仍然是一家综合性的企业,轮胎只是其中一部分业务而已,他们还生产各种橡胶管、气球、飞艇、医疗器材等。

到了1904年,马牌开发出了带有花纹的可充气轮胎,这不但是光头胎向花纹胎的转变,同样也可以视作汽车轮胎科技打开了要开始思考排水性能、干地性能、胎噪、耐用性等各种综合性能的大门。但说到带花纹的可充气轮胎,就不得提到Pirelli倍耐力创始人之一的Friedrich Veith(弗里德里希.维思)及其与Continental 马牌之间的过节了:

德国人Friedrich Veith(弗里德里希.维思)在1896年成立了Veith & Co.公司前便发现(当时他是Benz的车主),轮胎是当时汽车的严重缺陷之一:首先是寿命短,3000公里就要报废;分为内胎和外胎的结构,出趟远门要备着大量的内胎和外胎;加上当时满大街都是马拉着车作为主要运输工具,随时可见掉落的马蹄钉成了汽车轮胎的第一杀手,而换一条轮胎或者补个胎是需要拆车轮的,而拆轮还得拆传动链,没一两个小时根本完不成工作。

于是他便开始思考对自行车轮圈进行改良,由此修改出类似今天轮圈并配合着轮胎使用的产品,然后送到了当时德国的两大汽车公司:Daimler和Benz进行测试,得到认可后之后更得到德国第二帝国皇帝的认可,很快便接到来自陆军及海军的订单,而此时,出于商业竞争,Continental马牌介入,并通过专利诉讼等让Veith退出,但最终未能如愿,Veith赢得了此次竞争的最后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Veith在1946年恢复生产,1963年被意大利Pirelli收购、后于1986年重组,主力发展轿车及高性能系列轮胎。

至于成立于1872年的Pirelli倍耐力公司,也是最早一批投入到可充气自行车轮胎研发的公司之一。

1890年第一款可充气自行车轮胎产品面世,而这时的意大利汽车工业尚未起步,直到1893年1月,由意大利车身制作公司Costruzioni Meccaniche di Saronno才组装完成第一辆Peugeot Type 3,实现了意大利汽车工业零的突破;1899年,倍耐力推出自己的可充气汽车轮胎,并于1901年正式投产,因为注重通过赛车提升品牌形象的营销策略,倍耐力从20年代便投入到包括格林披治赛事(F1前身)、拉力赛等各种赛事运动中,而这段时间里,包括爱快罗密欧、甚至布加迪等知名赛车或跑车公司都会青睐倍耐力的出品。1948年,雪铁龙2CV成为世界上首款装备子午线轮胎后的1950年,倍耐力也开始生产子午线轮胎,再之后就是收购了德国Veith轮胎等的发展。

2015年由中国化工集团通过Marco Polo International Italy 收购了这家百年企业的45.52%股份,同时,它也是全球第五大轮胎制造商。

倍耐力的创始人Giovanni Battista Pirelli(乔瓦尼·巴蒂斯塔·倍耐力),虽然倍耐力在轮胎领域也有建树,但其主营业务并不是轮胎,最早发家致富的产品的电线电缆。

目前广为熟知的几大轮胎公司的前身或者名字已经在自行车轮胎时代悉数登场了,Dunlop邓禄普、Goodyear固特异、Michelin米其林、Continental马牌、Pirelli倍耐力都是从可充气自行车轮胎时代陆续投身到汽车轮胎领域的。

当然,本文并非为这些轮胎做广告,他们只是商业社会里,因发明了某件产品后往往也会发展成一个至今被广为熟知的品牌,但这个从诞生到成为品牌的过程很漫长,也饱经了风霜才可屹立。

所以,不管我会不会购买这些品牌的产品,都应该怀着这一颗尊重甚至崇敬的心态去看待,正确的汽车文化观念中,请收起动不动就“垃圾”地喷。

先认识、再尊重、后选择,才是一种文明的理性!